阑尾炎的症状与治疗:早发现才能少受罪
肚子疼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,但有些腹痛背后可能藏着危险。今天我们要说的阑尾炎,就是一种容易被当成“普通胃痛”的外科急症。据统计,每100人中就有7人可能遭遇阑尾炎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穿孔甚危及生命。
阑尾炎究竟是怎么回事?
阑尾是盲肠末端一段细长的“小尾巴”,虽然属于免疫器官,但切除后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。当这段5-10厘米的管状结构被粪石、异物或淋巴增生堵塞时,内部压力升高引发感染,就成了我们常说的阑尾炎。临床发现,20-30岁是发病高峰,但儿童和老年人症状往往更隐蔽。
这些症状要当心
典型的阑尾炎会有“转移性腹痛”——初是中上腹或脐周隐隐作痛,像吃坏了肚子,6-8小时后疼痛固定到右下腹。此时按压麦氏点(肚脐与右髂骨连线外1/3处)会出现明显压痛。约70%患者伴随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,但发热通常不超过38℃。
需要注意的是:老年人可能仅有轻微腹胀;孕妇因阑尾位置改变,疼痛点可能偏高;儿童常表现为烦躁哭闹。如果出现持续腹痛超过4小时,建议立即就医。
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?
医生会通过检查看白细胞是否升高,超声或CT检查能直观看到阑尾肿胀情况。有意思的是,约15%的阑尾炎患者早期检查结果可能正常,因此医生更看重临床症状组合判断。期间还出现过因核酸检测延误手术的,所以突发腹痛要及时告知分诊人员。
治疗没有想象中可怕
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是主流方案,通过腹部3个0.5-1cm的小孔就能完成手术,大多数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。对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,抗生素保守治疗也有一定,但复发率高达15%。需要提醒的是,网传的“止痛”“偏方”可能加速阑尾穿孔,不可尝试。
术后注意事项
腹腔镜手术患者通常3天就能出院,1周后基本正常饮食。但要避免1个月内提重物或剧烈运动,防止腹内压影响伤口愈合。如果出现发热、切口渗液要及时回院检查。虽然现代医学已很成熟,但每年仍有0.1%的率,多因延误治疗导致感染性休克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虽然无法完全预防阑尾炎,但保持规律作息、适量运动、多吃膳食纤维能减少肠道功能紊乱。有研究显示,长期熬夜人病率比常人高30%。家长要注意,孩子突然喊肚子疼且拒绝跳跃(跳跃试验阳性)时,好去医院排查。
阑尾炎虽是小器官惹的祸,但及时处理才能避免大麻烦。记住:持续性右下腹痛+食欲下降+低热,这三联征出现时,请立即前往医院外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