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?一文说清症状、治疗及费用
很多人上了年纪后,总觉得腰酸背痛,身高也缩水了,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在作怪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偷走骨质的常见问题。
骨质疏松到底是什么病?
简单说就是骨头变"脆"了。就像老房子年久失修,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头内部会变成"蜂窝状",轻轻摔一跤就可能骨折。50岁以上人群中,每3名女性就有1人患病,男性发病率约20%。
危险的是髋部骨折,被称为"人生后一次骨折",因为20%患者会在1年内出现并发症。脊柱和手腕也是常见骨折部位。
这些症状要当心
早期可能没明显感觉,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:
- 久站久坐后腰背酸痛
- 身高变矮(缩短3cm以上要警惕)
- 轻微碰撞就骨折
- 出现驼背体型
建议45岁后每年做骨密度检查,特别是绝经后女性、长期服用激素者、有家族史的人群更要重视。
治疗费用要花多少钱?
治疗方案不同,费用差异较大:
- 基础药物:钙剂+维生素D(每月约100-300元)
- 抗骨质疏松药:阿仑膦酸钠(年费用约2000元)
- 新型注射剂:唑来膦酸(年费用约5000元)
- 手术治疗:椎体成形术(单节段2-3万元)
可以报销部分药物费用,具体比例因地而异。早发现早治疗,能省下不少后续治疗费用。
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?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,记住这5点:
1. 每天晒太阳20分钟,帮助合成维生素D
2. 牛奶、豆腐等高钙食物摄入
3. 做负重运动如快走、跳舞
4. 戒烟限酒,少喝碳酸饮料
5. 居家做好防滑措施,预防跌倒
关于补钙的常见误区
很多人觉得喝骨头汤能补钙,其实一碗汤的钙含量还不如半杯牛奶。还有些人一次性吃很多钙片,反而可能引起便秘或结石。建议每日钙摄入不超过2000mg,好分次随餐服用。
骨质疏松虽然常见,但可防可控。关键是要重视骨骼健康,发现问题及时就医。如果已经确诊,一定要遵医嘱规范治疗,别等骨折了才后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