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术切除是怎么回事?这5种情况医生建议切除治疗
周末和朋友聚餐时,发现她手腕上贴着纱布。"你这是怎么了?"我随口问道。"上周做了个小切除手术,切了个脂肪瘤。"她轻描淡写地回答。这让我想起,其实很多人对"手术切除"这个概念既熟悉又陌生——我们常听说,但真轮到自己的时候,心里还是会打鼓。
一、哪些情况需要考虑手术切除?
医生建议手术切除的情况主要有以下5种:
- 体表肿物:像脂肪瘤、皮脂腺囊肿这类良性肿物,如果影响外观或产生不适感
- 可疑病变组织:皮肤上的痣如果突然变大、变色,医生可能建议切除做病理检查
- 反复感染的病灶: 某些部位的疖肿或囊肿如果反复发炎,切除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
- 创伤后组织修复:外伤后,有时需要切除无法保留的坏死组织
- 先天异常:像副乳、多指(趾)这类发育异常
需要说明的是,是否需要切除终要由医生判断。上周就遇到一位阿姨,非要把胳膊上长了十年的小脂肪瘤切掉,医生检查后认为完全没有必要。
二、手术前要做哪些准备?
医生告诉我,常规的切除手术准备其实很简单:
- 提前做好血常规、凝血功能等基础检查
- 手术当天穿宽松衣物,方便穿脱
- 局麻手术不需要禁食,但建议不要吃太饱
- 提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,特别是阿司匹林等抗凝药
- 放松心情,太紧张可以提前和医生沟通
"很多人以为要做很多准备,其实简单的门诊切除20分钟就能完成。"医生笑着说,"有次一位患者带着洗漱用品来,说准备住院,把我们都逗笑了。"
三、手术过程是怎样的?
大部分小型切除手术的过程可以概括为:消毒→打麻药→切除→止血→缝合。局麻药起效后,基本不会有疼痛感,只会感觉到医生在操作。
李护士告诉我一个小细节:"有些患者特别担心出血,其实规范操作下出血量很少。有次给小朋友切个小囊肿,创面出血还没他上次摔跤流的血多。"
四、术后注意这几点
根据切除大小和部位不同,期从几天到几周不等。要注意的是:
- 保持伤口干燥,按医嘱换药
-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过大
- 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及时就医
- 面部伤口要特别注意防晒
- 拆线时间要严格遵守医嘱
记得有位上班族患者,术后第三天就跑去打羽毛球,结果伤口裂开,不得不二次缝合。这种"小失误"完全可以通过遵医嘱来避免。
五、常见疑问解答
- Q:切除后会留疤吗?
- A:任何切口都会留下痕迹,但医生会尽量选择隐蔽位置,采用美容缝合技术。疤痕体质者要提前告知医生。
- Q:需要住院吗?
- A:多数小型切除在门诊即可完成,复杂情况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住院。
- Q:切除物都要做病理检查吗?
- A:这个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,可疑病变组织通常会送检。
后想说的是,手术切除作为一项成熟的医疗技术,在正规医疗机构操作下性很高。关键是要找有资质的医生,别为了图方便去不正规场所。李医生常说:"再小的手术也是手术,的事还是要交给的人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