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期体检有多重要?这份体检科实用指南请收好
近几年,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重视体检了。作为一名在体检科工作了8年的医生,我特别想和大家体检这件事。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就不去体检,等到不舒服才去医院,结果往往错过了佳治疗时机。今天我就用通俗的话,跟大家说说体检那些事儿。
为什么说体检是健康的道防线?
记得上个月有位40岁的先生来做体检,平时看着挺健康的一个人,检查时发现血糖值偏高。后来进一步检查确诊是早期糖尿病,因为发现得及时,现在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已经了。这让我特别感慨:很多慢性病早期根本没什么明显症状,等感觉到不舒服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。
体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发现那些潜伏的健康隐患。比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脂肪肝这些"隐形",体检就能提前揪出来。我们体检科医生常说的一句话是:"早发现三个月,可能就能多活三十年。"
体检项目该怎么选?这份清单请收好
经常有朋友问我:"体检项目那么多,我该做哪些?"其实选择体检项目要看具体情况。
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,建议做基础体检套餐就够了,包括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功能、肾功能、血糖、血脂、心电图、腹部B超等。30岁以上建议增加甲状腺功能、标志物筛查。
40岁以上人群要特别关注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,可以加做颈动脉彩超、心脏彩超。女性要重视乳腺和妇科检查,男性要关注前列腺健康。50岁以上的建议做胃肠镜检查。
体检前要做好这些准备
想要体检结果,准备工作很重要。首先体检前3天要清淡饮食,避免高脂高糖食物。体检前晚上8点后就要禁食,可以少量喝水。第二天早上要空腹,连水都尽量不喝。
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,否则会影响血糖、肌酐等指标的性。女性朋友要注意避开期,好在结束后3-7天来体检。如果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,可以医生是否需要暂停服药。
拿到体检报告后怎么做?
很多人做完体检,拿到报告就随手一放,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。体检报告上的每个异常指标都值得关注,即使是轻微异常也要引起重视。
建议把体检报告保存好,每年体检后可以对比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。对于检查出的问题,要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确诊。我们体检科医生怕看到的就是体检发现了问题,患者却不当回事,等病情了才后悔。
关于体检的几个常见误区
误区一:体检一次正常就不用再体检了。其实体检应该定期做,建议年轻人每年一次,中老年人每半年一次。
误区二:体检项目越多越好。其实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、性别、家族史等选择适合的项目,盲目追求体检可能既花钱又受罪。
误区三:体检结果正常就万事大吉。体检只是筛查手段,有些疾病早期体检可能发现不了,平时还是要关注身体变化。
作为体检科医生,我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重视体检,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。健康才是大的财富,与其等生病了花钱治病,不如每年花点小钱做个体检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