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骨质疏松症怎么预防?日常养护骨骼的实用方法
随着年龄增长,不少人开始感觉腰背酸痛、身高变矮,甚轻轻摔一跤就骨折,这些可能是骨质疏松的征兆。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降低、骨骼微结构遭的全身性骨骼疾病,今天我们就来如何通过日常养护远离这个问题。
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我们的骨骼就像一座建筑,骨组织不断进行新陈代谢——旧骨被吸收,新骨在形成。当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时,骨骼就会逐渐变脆、变弱。这种情况往往在悄无声息中发展,很多人直到发生骨折才发现问题。
值得注意的是,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,骨质流失会明显加速。而男性在50岁后也同样面临骨密度下降的风险。此外,长期缺乏运动、钙摄入不足、吸烟酗酒等因素都会加剧骨质流失。
如何发现骨质疏松?
早期的骨质疏松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警惕:逐渐出现的腰背疼痛、身高比年轻时降低超过3厘米、轻微外力就发生骨折。医学上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骨骼状况,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检查。
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包括:有家族遗传史者、体重过轻者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、患有甲状腺疾病或类风湿关节炎者。这些人群更需要提前关注骨骼健康。

预防骨质疏松的实用方法
补充足够的钙质是关键措施之一。成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,50岁以上人群应增加到1000毫克。奶制品、豆制品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都是良好的钙来源。如果饮食摄入不足,可以考虑补充钙剂,但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,人体90%的维生素D需要通过晒太阳由皮肤合成。每天在阳光下20-30分钟,避开强烈日照时段,就能帮助身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。蘑菇、鱼类和蛋黄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。
适当的负重运动对骨骼健康关重要。步行、慢跑、跳舞、爬楼梯等都能刺激骨骼生长,增加骨密度。每周坚持3-5次,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,就能对骨骼产生积极影响。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。戒烟限酒、减少咖啡因摄入、维持适宜体重都有助于骨骼健康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过度节食会加速骨量丢失,应当避免。

已经确诊该怎么办?
如果已经确诊骨质疏松,除了坚持上述预防措施外,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。目前有多种药物可以帮助减缓骨质流失、促进骨形成。同时,防跌倒也十分重要,环境中应保持地面干燥、通道畅通,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。
骨骼健康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,从现在开始关注骨骼健康,采取有效措施,就能大大降低未来发生骨折的风险,保持身体的灵活与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