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后如何正确处理?这份指南请收好
前几天邻居阿姨下楼梯踩空,手腕撑地后疼得直冒冷汗,送到医院拍片发现是桡骨远端骨折。医生打上石膏时叮嘱她:"骨头愈合需要时间,但方法不对可能留下后遗症。"这话让很多人意识到,原来骨折后的护理比想象中更重要。
一、骨折不只是"断了骨头"这么简单
很多人以为骨折就是骨头裂了,其实还伴随周围肌肉、血管、神经的损伤。去年有位健身爱好者小腿骨折后,急着做力量训练导致二次损伤。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分为三类:
1. 闭合性骨折:皮肤完好,就像隔着保鲜膜看断裂的树枝
2. 开放性骨折:骨头刺破皮肤,伤口可能看见骨茬
3. 粉碎性骨折:骨头碎成多块,像摔碎的瓷碗
二、骨折后的黄金24小时怎么做?
急诊科医生常遇到两种极端:要么用活络油使劲揉搓伤处,要么拖着伤腿继续走路。正确做法记住"四字诀":
固:用硬纸板、杂志临时固定伤处,避免造成二次伤害
冷:冰敷15分钟停1小时,减轻肿胀和内出血
抬: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,用枕头垫高更省力
送:尽快到有骨科资质的医院,拖得越久复位越困难
三、期容易踩的5个坑
1. 急着拆石膏:李大叔嫌石膏碍事,两周就自行拆除,结果骨折线移位不得不手术
2. 过度静养:长时间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,关节像生锈的门铰链
3. 乱补钙:喝骨头汤补钙是误区,200ml汤的钙含量不如半杯牛奶
4. 忽略复查:骨折愈合是动态过程,需要定期拍片观察
5. 过早负重:有位患者骨痂未长好就跑步,造成应力性骨折
四、营养搭配比补钙更重要
营养科建议的"骨折食谱"要把握几个关键点:
• 蛋白质是钢筋:每天1个鸡蛋+2两瘦肉,豆腐和鱼肉更好消化
• 维生素C是水泥:猕猴桃、草莓比柠檬更补VC,且不伤胃
• 别忘了维生素D:晴天在阳台晒20分钟太阳等于吃400单位补剂
• 锌元素助修复:牡蛎、南瓜子都是天然选择
五、训练要像"解冻"过程
治疗师有个形象比喻:伤肢就像被冻住的河流,锻炼要逐步"破冰":
阶段(1-4周):远端关节,手指骨折可以握网球,脚踝伤做勾脚练习
第二阶段(4-8周):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,强度以微微酸胀为宜
第三阶段(8周后):游泳、骑自行车是选择,篮球足球少休满3个月
六、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
• 石膏内持续刺痛或麻木
• 手指/脚趾发紫且不能
• 伤处突然肿胀如馒头
• 发热超过38℃并伴异味分泌物
后提醒大家,60岁以上人群摔倒后髋部疼痛,千万别以为是"闪了腰",这可能意味着危险的股骨颈骨折。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及时骨科医生才是明智之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