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科手术有哪些常见类型?适合哪些人群?
提到牙科手术,很多人反应是“拔牙”,但实际上它的范围远不止于此。从简单的阻生智齿拔除到复杂的种植牙修复,现代牙科手术已经能解决大部分牙齿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几种常见的牙科手术类型,以及它们分别适合哪些情况。
1. 拔牙手术:解决牙齿问题的后手段
当牙齿龋坏、松动或阻生时,拔牙可能是选择。常见的如智齿拔除——尤其是横向生长的阻生智齿,容易引发牙龈发炎或邻牙损伤。不过现在拔牙早已不像过去那样“恐怖”,超声骨刀和微创器械的应用能让创口更小,更快。但要注意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,评估手术风险。
2. 种植牙:接近天然牙的修复方式
缺失牙齿不仅影响咀嚼,还会导致面部塌陷。与传统假牙不同,种植牙是将钛合金牙根植入牙槽骨,再装上牙冠,稳定性更好。适合单颗或多颗牙缺失的中青年人群,但需要足够的骨量支撑。整个流程需要3-6个月,期间要严格保持口腔卫生。
3. 牙周手术:拯救“摇摇欲坠”的牙齿
如果牙龈经常出血、牙齿松动,可能是牙周炎到了中晚期。这时龈下刮治可能不够,需要翻瓣手术清除深层菌斑,甚移植软组织覆盖暴露的牙根。吸烟者和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牙周问题,早干预才能避免牙齿脱落。
4. 正颌手术:改善咬合与脸型的“大工程”
地包天、龅牙等骨性畸形可能需要正畸-正颌联合治疗。通过调整上下颌骨位置,既能咬合功能,又能改善侧面轮廓。这类手术通常需要全身麻醉,术后期较长,适合18岁以上骨骼发育定型的人群。
如何选择靠谱的牙科手术机构?
一看资质:医疗机构必须持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种植牙等二级手术需有相应备案;二看设备:CBCT三维影像、无菌手术室是基础配置;三看方案:正规医生会结合口腔CT、咬模等数据制定个性化方案,而非直接推荐高价项目。建议提前查阅医生的学术背景和临床。
术后护理决定
无论是哪种牙科手术,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、吸烟和剧烈运动。种植牙患者要避免用手术区咀嚼硬物,正颌手术需配合流食。如果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肿胀,需及时复诊。记住,再小的手术也是创伤,严格遵医嘱才能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后提醒:网络上“即拔即种”“1天戴牙”等宣传需谨慎对待。牙齿治疗没有捷径,的医生一定会根据你的骨质条件、咬合关系等给出科学建议。如果有具体牙齿问题,建议携带近期牙片到正规机构面诊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