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内科?了解内科疾病预防与治疗
说起内科,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。其实内科是医院基础的科室之一,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。今天我们就来内科到底看什么病,平时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,以及如何科学预防常见内科疾病。
内科到底管哪些病?
内科主要分为多个亚,每个亚负责不同的疾病领域。心血管内科专攻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脏问题;呼吸内科处理肺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;消化内科则关注胃炎、肠炎等消化道问题。此外还有专门应对糖尿病的内分泌科,以及治疗肾炎的肾内科等。
很多人在身体不适时经常分不清该挂哪个科。比如长期咳嗽,可能是呼吸科的问题,但也可能是心脏疾病引起的。这时候可以先到内科就诊,医生会根据症状做初步判断,必要时再转诊到专科。
常见的5种内科疾病
根据临床数据统计,这几种内科疾病常困扰现代人:
高血压:被称为"无声",很多患者初期完全没有症状。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少测量一次血压。
糖尿病: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。典型症状是"三多一少"——多饮、多食、多尿和体重下降。
慢性胃炎:与不良饮食习惯直接相关。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隐痛、饭后饱胀等。
脂肪肝:我国成年人发病率约30%。早期完全可以逆转,但发展到肝硬化就难以了。
:尤其好发于季节交替时。长期咳嗽超过2周就要及时就医。
日常预防胜于治疗
预防内科疾病其实并不复杂,关键是要养成好习惯。饮食方面建议少油少盐,多吃新鲜蔬果。运动不一定要去健身房,每天快走30分钟就很有效。睡眠要7-8小时,好在11点前入睡。
特别提醒上班族,每隔1小时起来5分钟,避免久坐。抽烟的朋友好戒烟,实在戒不掉也要控制在每天5支以内。饮酒要适量,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,女性减半。
体检的重要性不可忽视
很多内科疾病早期都没有明显症状,等出现不适时往往已经比较。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基础体检,40岁后要增加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。体检发现异常指标不要慌,及时复诊才是关键。
现在很多医院都个性化体检套餐,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。比如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可以加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,长期吸烟的要重点查肺部CT。
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早就医
当身体出现以下信号时,建议尽快到内科就诊:持续1周以上的不明原因发热;胸痛伴随出汗;突然的剧烈头痛;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;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等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有些症状看似不但可能有隐患。比如长期乏力,可能是贫血,也可能是甲状腺问题,还可能是早期的表现。
内科就诊的正确打开方式
去医院前好做些准备:整理好既往病史、用药记录;记录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、诱因和变化;想清楚要的问题。就诊时建议穿宽松衣物,方便检查。
现在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网上预约,可以节省排队时间。复诊患者建议固定找同一位医生,这样医生更了解病情变化。取药后要仔细阅读说明书,有不明白的地方当场询问药师。
后提醒大家,内科疾病大多需要长期管理,按时复诊、规律用药很重要。平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,发现问题及时就医,这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