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皮肤病有哪些常见类型?如何科学防治?
春夏交替时节,皮肤问题总是特别多。近在门诊遇到不少患者,胳膊上起红疹、脚趾缝脱皮、头皮莫名发痒...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,很可能就是感染性皮肤病在作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。
真菌感染:常见的皮肤"不速之客"
真菌性皮肤病在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了。脚气(足癣)患者走几步路就痒得难受,灰指甲让爱美的姑娘不敢穿凉鞋,股癣更是让人坐立难安。这些病症看似小事,但如果放任不管,很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。
预防真菌感染其实很简单:保持皮肤干爽是关键。运动后及时洗澡,脚部出汗多的人可以适当使用抗真菌粉。特别提醒,共用毛巾、拖鞋等个人物品是真菌传播的主要途径,这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。
病毒性皮肤病:比想象中更普遍
说到病毒性皮肤病,很多人反应是带状疱疹。那种般的疼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。但你知道吗?寻常疣、扁平疣这些"小疙瘩"其实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。近就接诊过一位大学生,因为共用剃须刀导致面部出现传染性软疣,治疗起来相当麻烦。
对于这类皮肤病,提高免疫力是好的预防方法。充足睡眠、均衡饮食、适当运动,这些老生常谈的建议真的很有用。如果已经感染,切记不要自行抠抓,这只会让病毒扩散得更快。
细菌感染:小伤口可能酿成大问题
、脓疱疮这些细菌感染,往往始于一个被忽视的小伤口。上周就遇到一位患者,因为挤了颗痘痘导致面部红肿热痛,后发展成蜂窝组织炎。还有小孩子的脓疱疮,家长初以为是普通湿疹,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。
预防细菌感染要做到:伤口及时消毒、保持皮肤清洁、避免过度搔抓。特别提醒爱美人士,美容针清等项目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,不规范的操作很容易引发感染。
寄生虫感染:不容忽视的皮肤问题
疥疮这个名词可能有些陌生,但在集体生活中确实时有发生。夜间剧烈瘙痒、指缝出现小隧道样皮疹是其典型表现。去年秋季就集中接诊过某高校同一寝室的4名学生,都是因为共用被褥感染了疥螨。
阴虱也是常见的寄生虫感染,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。出差住酒店时,建议自带毛巾、床单;使用公共马桶好垫上一次性坐垫。
科学治疗很重要,盲目用药要不得
发现皮肤问题,很多人反应是去药店买药膏。但实际上,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。比如细菌感染用抗真菌药完全无效,反而可能加重病情。曾经有位患者把脚气膏当湿疹膏用了半年,结果皮疹越来越。
正确的做法是:发现皮肤异常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必要的检查(如真菌镜检、细菌培养等)给出治疗方案。目前临床上针对各类感染性皮肤病都有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,关键是要对症下药。
日常预防做好这几点
预防感染性皮肤病,其实就藏在生活细节里:勤换洗衣物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、个人用品不混用、外出注意防护...这些小事坚持做好了,能避免大部分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宠物也可能传播某些皮肤病。家里养宠物的朋友要定期给宠物做驱虫,接触宠物后记得洗手。
感染性皮肤病虽然常见,但只要我们提高防范意识,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,完全可以远离这些"不速之客"。如果发现皮肤出现异常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,的事情还是交给人士来处理更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