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大学第二医院陈琦医生怎么样?20年临床经验的全科医师
在苏州大学第二医院的门诊大厅,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位医生:白大褂口袋里永远插着两支笔,听诊器挂在脖子上,走路带风却总是耐心听完每个患者的问题。她就是内科医师陈琦,一位有着20年临床经验的"多面手"医生。
一、从医20年练就"全科思维"
2003年从毕业后,陈琦医生就扎根临床一线。不同于现在很多医生选择专攻某个细分领域,陈医生选择在内科这个大范畴内深耕。"人体是个整体系统",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。这种全科思维让她在面对复杂病情时,总能从整体角度找到症结所在。
张女士今记得,自己反复头晕半年,辗转多家医院无果,后找到陈医生。通过详细问诊和基础检查,陈医生发现她的症状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,而非此前怀疑的颈椎问题。经过针对性治疗,困扰张女士半年的问题两周就明显好转。
二、看得懂心电图更听得懂人心
在陈医生的诊室里,显眼的是墙上贴满的各种人体解剖图和用药指南。但更让患者暖心的是她问诊时专注的眼神和适时的安慰。
"很多疾病与情绪压力有关,"陈医生说,"特别是心脏病和消化系统疾病。"她会根据患者的工作性质、生活习惯给出个性化建议。出租车司机老李的胃溃疡就是在陈医生"少喝浓茶、定时吃饭"的叮嘱下逐渐好转的。
三、科研与临床双线并进
除了日常诊疗,陈琦医生还参与多项新药临床试验和疾病预防研究。"临床中发现的问题,需要科研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。"她参与的一项关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课题,已经在苏州多个社区推广应用。
在带教年轻医生时,陈医生特别强调基础诊疗规范。"现在医疗技术发展很快,但问诊、查体的基本功永远不能丢。"正是这种严谨态度,让她成为科室里年轻医生愿意请教的"前辈"。
四、患者口中的"陈医生"
在医院的满意度调查中,陈医生的诊室常常收到这样的评价:"解释病情特别清楚""开的药既有效又不贵""总能记住我的病"。
65岁的大爷是陈医生的"老病号",他笑着说:"我这血压跟着陈医生看了8年,虽然她总'唠叨'要我戒烟,但我知道是为我好。现在药量比原来还减了,控制得反而更稳。"
五、挂号小贴士
陈琦医生每周一、三、五上午在苏州大学第二医院内科门诊坐诊。由于问诊仔细,每个上午限号25个,建议提前通过医院公众号预约。复诊患者可以使用"诊间预约"功能锁定下次就诊时间。
对于常见慢性病患者,陈医生建议:"规律复诊很重要,但不要过度依赖药物。改善生活方式,很多时候比吃药更治本。"